就业基本知识
1. 毕业、结业和肄业
毕业: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结业: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生毕业离校前落实就业单位的,学校可按结业生派遣到单位,未落实工作单位,将派遣回生源地。
肄业:学生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颁发肄业证书。肄业的学生不纳入就业方案,学校不负责派遣。
2. 毕业生资格认定
毕业生资格认定是确定年度毕业生生源的过程。凡具有学籍的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学生均属于毕业资格认定范围,毕业年度指毕业所在自然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学生的毕业年度以校就业信息网上登记的毕业年度为准,由于学籍变动等原因暂时注销学籍的(休学和停学等)、永久注销学籍的(退学和未报到)不进行毕业资格认定;凡毕业日期调整(延长学制、延期毕业和提前毕业)的毕业生均需在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办理相关学籍异动手续,按照所登记的毕业年度进行毕业生资格认定。
3. 生源地
生源地是指常住户口所在地。本科毕业生的生源地,是指入学前户籍所在地。若在读期间户籍所在地发生变更,在毕业生阶段核实生源信息时,须向所在学院和就业中心提供相关证明。
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入学前未间断学业,连续攻读学位的,其生源地为本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入学前有过若干年工作经历并已在工作地落户(非集体户)的,原则上以其工作地为生源所在地。
4. 就业形式
包括签订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出国(境)、升学、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其中单位用人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统称为“灵活就业”。
5. 就业推荐表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是应届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应届毕业生资格、生源信息、学籍信息和学校推荐意见的凭证,也是用人单位为毕业生办理人事审批手续的要件,各培养单位应认真填写评价和推荐意见,严格把好推荐关。
6. 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是学校编制就业方案,毕业生派遣、户口迁移、档案转递的重要依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就业信息系统接受单位的邀约,生成就业协议书,并打印签章后,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学校各持一份。
7. 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有非定向(统招)、定向、委培等。学生培养方式是在招生时确定的,所有数据均在生源省区招办和湖北省教委备案,无法更改。毕业生应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严格按照原培养方式就业。
8. 户口迁移证
《户口迁移证》是公民在户口迁移过程中的重要凭证。入学时户口迁入学校的,在离校时都会有户口迁移证(校内升学的毕业生除外)。《户口迁移证》由学校保卫部根据毕业生就业方案统一到公安机关办理。
9. 派遣和改派
派遣:是指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学校在其毕业后将其户口档案关系转入接收单位的就业形式。(单位具备接收户口和档案的资格)不能接收档案的将转入生源地人才公共服务机构。
改派:是指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后,学生更换用人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毕业生改派仅限在两年择业期内办理。
10. 精准帮扶对象
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经扶贫部门完成审核流程,纳入贫困人口建档立 卡管理子系统的贫困家庭毕业生)。
11. 基层就业
指到城乡基层工作。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单位就业,也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12. 自主创业
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包含以下三种情况: 1.创立公司(含个体工商户);2.在孵化机构中创业,暂未注册或注册当中;3.电子商务创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从事经营活动,如开设网店网店等。
13. 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是一种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等。
主要就业项目:
14. “三支一扶“计划
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即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属于国家基层服务项目。工作时限一般为两年。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
服务期间,其户口可以交由本人档案人事代理机构管理,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人事档案原则上转至服务单位所在地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党团组织关系转至用人单位。
15. “特岗教师“计划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
特岗教师聘期3年,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服务期内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与在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根据自愿的原则,毕业生的户口档案关系可转回生源地也可转至工作单位所在县。
16.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面向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选派到西部地区基层工作。服务期为1至三年,服务协议一年一签。服务期间,志愿者户口、档案保留在所毕业学校。
17.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2008年,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计划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等职务。从2010年开始,扩大选聘规模,逐步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目标。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期限一般为2-3年。
18. 国际组织实习任职项目
国际组织是具有国际行为特征的组织,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可分为区域性国际组织和全球性国际组织。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欧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等
非政府的国际组织: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国际足联等